——訪北京市工商聯五金機電商會秘書長聞長山
在日前舉辦的中國五金企業渠道創新論壇上,在五金行業摸爬滾打30年的“老五金人”——北京市工商聯五金機電商會秘書長聞長山,就五金行業如何應對金融危機,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記者:金融危機使我國許多傳統產業都受到了不小的沖擊,對五金行業的影響目前有多大?
聞長山: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對五金行業有一定的影響,但影響并不大。原因在于,在經濟膨脹時期,五金行業沒有賺到大錢,所以在經濟危機來臨的時候,五金行業所受到的影響也較小。與其他行業相比,用一句比較通俗的話講:人家騎馬,咱們五金行業騎驢,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五金行業是一個傳統行業,自從有了人類,就有了工具。在各個行業中,五金行業是一個老祖宗級別的行業??梢哉f,所有的行業都倒閉了,五金行業也不會倒閉。因為工具是人類手的延長,力量的加強。五金工業可以說大到航天飛機,小到每個家庭,都離不開。
記者:五金行業被稱作是“小五金,大產業”,為什么?
聞長山:根據相關測算,國家基本建設投資中,每投資100元,需要用五金工具產品3塊錢。前不久,國家下達了4萬億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從中就可以計算出需要多少五金工具產品,這其中還不包括農業機械、汽車、采礦等行業所需工具的比例。所以說,五金行業的生存空間很大,即使企業倒閉了,工廠拆遷也得用五金工具。
記者:可以感覺到,您對五金行業在金融危機面前持有的樂觀態度。
聞長山:面對金融危機,五金行業比其他行業更具抗擊打能力。首先,目前活躍在五金生產領域的領軍人物是改革開放初期的第二代五金人,他們年富力強,精明能干。在上個世紀,他們用很少的資金,廉價購得了廠房、設備、土地等固定資產,相對而言,這些企業比用銀行貸款從事生產經營的許多行業中的企業強很多,基礎更加夯實。其次,在流通領域,是第三代五金人占主導地位,他們大多數靠小本經營起家,不少企業的年收入已能達到十個億左右。但是這些企業對資金問題很敏感,基本上沒有銀行貸款,都是用廠家的錢來鋪墊,所以金融危機來了,對這些企業造成的影響也是有限的。
記者:作為“老五金人”,您認為五金行業面對金融危機,現在應該做些什么?
聞長山:回顧改革開放30年,五金行業中還沒有一個子行業干不下去的,都是因為城市改造,需要搬遷等原因而發生了變化。金融危機對五金行業的影響雖然有限,但不能說沒有。五金行業要苦練內功,走聯合發展之路,共同面對困難,戰勝困難,也就是現在人們常說的那句話:抱團取暖。因為五金行業中多數是中小企業,這種企業間的緊密聯合形成的某一業態上的強勢,無論是對行業還是企業來說,都是有發展前景的。